当前位置:首页>>资讯列表>>资讯详细
资讯类容

规范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案件(来源于人民法院报)

发布日期:2016-04-29 09:09:09

   最高人民法院4月27日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案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司法解释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2009年4月2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并于同年6月25日起生效。该协议第十一条约定:“双方同意基于人道、互惠原则,在请求方、受请求方及被判刑人(受刑事裁判确定人)均同意移交之情形下,移管(接返)被判刑人(受刑事裁判确定人)。”这一约定确立了两岸被判刑人移管基础,是两岸全方位司法互助和共同打击犯罪合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两岸司法互助协议相关约定,两岸开展了被判刑人移管合作,截至今年3月底,大陆方面已向台湾地区单向移管了5批19名在大陆服刑的台湾被判刑人回台服刑。

   为推动两岸双向被判刑人移管机制的建立和相关工作的开展,最高人民法院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征求有关方面意见基础上,制定并公布了《规定》。《规定》全面规范和明确了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案件的管辖法院、审判组织形式、案件审理基本原则、立案审查材料内容、对被判刑人转换刑罚的原则与方法、刑期折抵原则等一系列内容。《规定》的出台将使人民法院办理相关案件有据可依,对于深化两岸司法合作,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为正确实施《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同时下发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案件有关事项的通知》以及相关文书样式。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案件的规定

(2015年6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3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法释〔2016〕1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案件的规定》已于2015年6月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5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4月27日

为落实《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保障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回大陆服刑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人民法院办理接收在台湾地区服刑的大陆居民(以下简称被判刑人)回大陆服刑案件(以下简称接收被判刑人案件),应当遵循一个中国原则,遵守国家法律的基本原则,秉持人道和互惠原则,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

第二条接收被判刑人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条申请机关向人民法院申请接收被判刑人回大陆服刑,应当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机关制作的接收被判刑人申请书,其中应当载明:

1.台湾地区法院认定的被判刑人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判决依据的具体条文内容;

2.该行为在大陆依据刑法也构成犯罪、相应的刑法条文、罪名及该行为未进入大陆刑事诉讼程序的说明;

3.建议转换的具体刑罚;

4.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被判刑人系大陆居民的身份证明;

(三)台湾地区法院对被判刑人定罪处刑的裁判文书、生效证明和执行文书;

(四)被判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申请或者同意回大陆服刑的书面意见,且法定代理人与被判刑人的意思表示一致;

(五)被判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所作的关于被判刑人在台湾地区接受公正审判的权利已获得保障的书面声明;

(六)两岸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均同意被判刑人回大陆服刑的书面意见;

(七)台湾地区业务主管部门出具的有关刑罚执行情况的说明,包括被判刑人交付执行前的羁押期、已服刑期、剩余刑期,被判刑人服刑期间的表现、退赃退赔情况,被判刑人的健康状况、疾病与治疗情况;